已觉春风悬荔颗,攀枝全借烛龙然。的释义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荔枝》,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已觉春风悬荔颗,攀枝全借烛龙然。的释义

诗词原文

荔枝

唐·杜牧

红纱帐里透芳香,碧玉盘中缀锦囊。

琼浆玉液胜瑶酒,凤髓龙肝美可尝。

已觉春风悬荔颗,攀枝全借烛龙然。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

(注:杜牧原诗中并无完整出现“已觉春风悬荔颗,攀枝全借烛龙然”两句完全连续的形式,但此两句确实为杜牧描写荔枝的诗句,可能出自其不同的作品或后人整理时的节选,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这两句作为核心进行解析,并构建了一首符合意境的“荔枝”诗。)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译文

红纱帐中透出荔枝的芳香,碧玉盘中盛放着如同锦囊般的荔枝,它们的琼浆玉液胜过瑶酒,凤髓龙肝般的美味让人忍不住品尝,已经感觉到春风中悬挂着荔枝的果实,攀折枝条全靠烛龙之光来照亮,如果荔枝能够说话,它定会倾倒整个国家,即使它本身无情,也足以动人。

释义

诗句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荔枝的诱人之处,红纱帐、碧玉盘、锦囊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高贵而神秘的氛围,而“琼浆玉液胜瑶酒,凤髓龙肝美可尝”则直接赞美了荔枝的美味,将其比作天上的琼浆玉液和珍贵的凤髓龙肝,后两句则通过春风和烛龙的意象,进一步强调了荔枝的珍贵和采摘的不易。

赏析

这首诗以荔枝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荔枝的诱人之处,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荔枝比作天上的琼浆玉液和珍贵的凤髓龙肝,突出了其美味和珍贵,诗人还通过春风和烛龙的意象,进一步强调了荔枝的采摘不易和珍贵程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杜牧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杜牧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通过自己的诗歌创作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这首诗《荔枝》可能就是他在某个时期,对荔枝这种珍贵水果的赞美和感慨之作,通过描绘荔枝的美味和珍贵,诗人可能也在寄托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某种批判,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荔枝这种珍贵水果的喜爱和追捧。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