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月夜寄怀
唐·李中
罢却薰弦弄明月,未应佺偓隔形骸。
清风朗月长相伴,一曲瑶琴寄远怀。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初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自然景物的感悟,擅长在平凡生活中发现诗意,虽然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不算特别突出,但仍有不少佳作流传至今,为后人所欣赏。
译文
放下了熏香弹奏的琴弦,转而拨弄起明亮的月光,或许我与那仙界的佺、偓二仙并不遥远,形骸之间并无隔阂,清风与明月长久地陪伴着我,我用一曲瑶琴寄托着对远方的思念。
释义
“罢却薰弦弄明月”意指诗人放下了世俗的娱乐(如熏香弹琴),转而欣赏并享受自然之美(如明月);“未应佺偓隔形骸”则表达了诗人认为自己与传说中的仙人(佺、偓)在精神上是相通的,没有形体的隔阂;“清风朗月长相伴”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一曲瑶琴寄远怀”则通过弹奏瑶琴来寄托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月夜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与自然景物的互动,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首句“罢却薰弦弄明月”以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次句“未应佺偓隔形骸”则通过神话人物的引用,增强了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后两句“清风朗月长相伴,一曲瑶琴寄远怀”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以及他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中晚年时期,当时他可能正处于一种相对闲适的生活状态,有机会更多地接触自然、思考人生,在月夜之下,诗人感受到了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勾起了他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由于李中生平资料有限,我们无法确切知道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和背景,但从诗歌内容来看,它无疑反映了诗人晚年的心境和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