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而不有,空而不无。的解释

诗词原文

妙而不有,空而不无。的解释

《悟道吟》

朝代:宋代

作者:邵雍

妙而不有皆真境,空而不无是化机。

万象森罗从此出,须知得得本忘机。

作者简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他一生不仕,隐居苏门山,后迁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创办“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邵雍精通易学,创立了“先天学”之学说,并将其融汇于儒学中,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诗作也充满了哲理与智慧,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那玄妙而不实在的都是真正的境界,空虚而不等于无正是变化的奥秘,世间万物都从这里产生,要知道这其中的奥妙在于忘却世俗心机。

释义

“妙而不有皆真境”:指的是那些看似玄妙却无法具体把握的,都是真正的、高深的境界。

“空而不无是化机”:空虚并不是一无所有,而是蕴含着无穷的变化和生机。

“万象森罗从此出”:世间万物、各种现象都源于这种空虚而妙有的状态。

“须知得得本忘机”:要知道,达到这种境界的关键在于忘却世俗的机巧和心机。

赏析

这首诗是邵雍对道家哲学中“妙有”和“空无”观念的深刻阐述,他通过“妙而不有”和“空而不无”的对比,揭示了宇宙万物生成变化的奥秘,在邵雍看来,真正的境界是超越具体形态的,是妙有而非实有;而空虚并不是绝对的空无,而是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和生机,这种观念体现了道家哲学中“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思想。

诗的后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达到这种境界的方法,即忘却世俗的机巧和心机,邵雍认为,只有忘却了世俗的纷扰和束缚,才能真正领悟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真谛,这种思想对于现代人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提醒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和纯净,不要被外界的喧嚣和诱惑所迷惑。

创作背景

邵雍一生致力于研究易学和道家哲学,对宇宙和人生的本质有着深刻的洞察,这首诗可能是他在隐居期间,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观察和思考而创作出来的,在邵雍看来,宇宙万物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和法则在运行,而这些规律和法则正是通过“妙有”和“空无”来体现的,他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宇宙和人生本质的理解和感悟,这首诗也体现了邵雍作为一位理学家的哲学思考和智慧。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