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谯沧海畔,南客一登临。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登楼

丽谯沧海畔,南客一登临。出自哪首诗?

唐·韦庄

丽谯沧海畔,南客一登临。

云影半开壁,潮声四面闻。

海门连楚塞,江路入吴云。

此日同羁恨,何年共得归?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的动荡时期,亲身经历了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后入蜀依附前蜀政权,曾任宰相,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词则婉约含蓄,对后世影响深远,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我站在那沧海之畔的壮丽城楼上,作为一个南方的旅人独自登临。

云彩的影子半掩在城壁之上,四面都能听到汹涌的潮声。

海门与楚地相连,江路通向吴地的云天。

今日我们同怀羁旅之愁,不知何时才能一同归去?

释义

丽谯:指壮丽的城楼。

沧海畔:大海之边。

南客:南方的旅人,此处指诗人自己。

海门:指江海交汇之处,常用来象征地理上的分界或连接。

羁恨:旅途中的愁绪和思念。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城楼远眺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壮阔的海景和深沉的羁旅之愁,首联点明地点和人物,以“丽谯沧海畔”的壮丽景象开篇,奠定了全诗宏大的基调,颔联通过“云影半开壁,潮声四面闻”的细腻描写,将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感受紧密结合,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壮阔的氛围,颈联“海门连楚塞,江路入吴云”则进一步拓展了视野,将自然景观与地理人文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思念,尾联“此日同羁恨,何年共得归?”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羁旅之愁和归乡之愿,情感真挚,引人共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庄游历或仕途不顺、身处异乡之时,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诗人作为一位敏感的文学家,对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命运有着深刻的感受,在登临城楼远眺之际,眼前的壮阔海景与内心的羁旅之愁交织在一起,触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通过这首诗,韦庄不仅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真挚的情感世界。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