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边词
唐·张敬忠
五原春色旧来迟,
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
四野平沙合,孤城远树深。
(注:原诗中“四野平沙合,孤城远树深”实际为两句诗,但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连缀在一起展示,原诗格式已稍作调整以适应现代阅读习惯。)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张敬忠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张敬忠,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为唐代中期的一位官员兼文人,他的作品以边塞诗见长,善于描绘边疆的自然风光和战士们的艰苦生活,情感深沉,意境开阔,虽然留存下来的诗作不多,但每一首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译文
五原的春天总是来得特别晚,
到了二月,垂杨柳还未抽出新丝。
而今河边冰雪初融的日子,
只见四野茫茫,平沙与天际相接,
一座孤城矗立,远处的树木显得格外深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地区春天来得较晚的自然景象,以及边疆孤城的荒凉与孤寂,首句“五原春色旧来迟”点明地点和时间,突出了边疆春天的迟来;次句“二月垂杨未挂丝”进一步描绘春天的迟缓,垂杨柳还未抽出新芽;后两句“即今河畔冰开日,四野平沙合,孤城远树深”则通过描绘河畔冰融、四野平沙、孤城远树的景象,展现了边疆地区的荒凉与孤寂。
赏析
这首诗以边疆春天的迟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疆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孤寂氛围,诗人运用“五原”、“二月”、“垂杨”等意象,巧妙地传达了边疆春天的特点;而“四野平沙合,孤城远树深”则更是将边疆的荒凉与孤寂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深沉,既有对边疆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边疆战士艰苦生活的同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张敬忠在边疆任职期间,作为一位边塞诗人,张敬忠对边疆的自然风光和战士们的艰苦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边疆春天的迟来和孤城的荒凉,表达了对边疆战士艰苦生活的同情和对边疆自然风光的赞美,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边疆地区的实际情况和诗人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