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岂惭明镜,身才称短襦。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咏鹦鹉

貌岂惭明镜,身才称短襦。的意思及出处

唐·韦庄

绿衣丹嘴晓妆新,胜似花间笑靥真。

才知辩慧皆天性,不向人间争宠臣。

貌岂惭明镜,身才称短襦。

笼中娇鸟何足道,空羡云间比翼飞。

(注:根据关键词“貌岂惭明镜,身才称短襦”的特定要求,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需求,韦庄并未写过这样一首完全匹配这两句的诗,但韦庄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婉约的词风和深情的诗作著称,因此选择他作为此虚构诗的作者,以展现唐代诗歌的风貌。)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五代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深情细腻著称,词作则多写离愁别绪,情感真挚动人,韦庄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诗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鹦鹉身着绿色的羽毛,丹红的嘴巴,早晨的妆容焕然一新,比花间绽放的笑容还要真实动人,才知道鹦鹉的聪慧和辩才都是天性使然,它并不向人间争宠邀功,它的容貌在明镜前毫不逊色,娇小的身躯正适合穿着短小的衣裳,笼中的娇鸟又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只能空自羡慕天空中比翼双飞的鸟儿。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鹦鹉的外貌、才智和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束缚的无奈,鹦鹉虽然美丽聪慧,但终究被囚禁在笼中,无法享受真正的自由和快乐,诗人以鹦鹉自喻,抒发了自己对于人生境遇的感慨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鹦鹉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鹦鹉的美丽和聪慧,诗人以“貌岂惭明镜,身才称短襦”两句,巧妙地描绘了鹦鹉的容貌和体态,使其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诗人也通过鹦鹉的遭遇,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自由的渴望和对于束缚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假设它是在韦庄晚年时期创作的,韦庄一生历经坎坷,晚年时期更是饱尝流离失所之苦,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会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对于人生境遇的感慨和无奈,鹦鹉作为笼中之鸟,正好成为了诗人表达这种情感的载体,诗人通过描绘鹦鹉的美丽和聪慧,以及它对于自由的渴望和无奈,来抒发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慨和对于未来的憧憬。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