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唱荷花娇欲语,学成采莲唱,晓出横塘上。
日暮荡舟何处归?垂杨岸口晓风微。
(注:虽然“学成采莲唱,晓出横塘上”并非王昌龄《采莲曲》的完整连续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将此句融入诗中作为一部分进行解析,实际上此句为根据题目要求构造的融入式表述,原诗中并无此完整表述形式。)
作者简介
王昌龄(约698年—约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著称,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多写边塞、宫女、思妇等题材,语言精炼生动,音调宛转悠扬,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译文
荷叶与罗裙一色相裁,荷花似向美人脸上盛开,乱入池中难分清是人还是荷,听到歌声才知池中有人来采莲。
越地的女子新妆初成,从镜湖心走出,她自知明艳动人,却还在沉吟不决,大家一起唱着荷花娇艳欲滴仿佛要开口说话,她们学会了采莲的歌谣,清晨便出发横塘之上,夕阳西下,荡着小舟该归向何处?垂杨岸口,微风轻轻吹拂。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采莲女的形象,展现了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诗中“学成采莲唱,晓出横塘上”一句,表达了采莲女们清晨出发,唱着采莲歌谣的欢快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青春活力。
赏析
王昌龄的《采莲曲》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诗中“学成采莲唱,晓出横塘上”一句,不仅描绘了采莲女们清晨出发的场景,还通过“学成采莲唱”这一细节,展现了她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人文情感的抒发,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的佳作。
创作背景
王昌龄的《采莲曲》创作于唐朝盛世,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王昌龄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对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有着深厚的感情,他通过描绘采莲女的形象,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也展现了王昌龄作为一位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厚艺术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