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怜郎意深,终嫌妾家近。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邻女

虽怜郎意深,终嫌妾家近。上一句是什么?

唐·白居易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文窗绣户垂帘幕,银烛金屏对绮罗。

虽怜郎意深,终嫌妾家近。

袖中携得双红鲤,几度归来忆侬否。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白居易的诗作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邻家少女十五岁,容貌美丽赛天仙,就像白日里的嫦娥,旱地中的莲花,她闲来无事教鹦鹉说话,在碧纱窗下的绣床前,精美的窗户和绣户垂着帘幕,银烛和金屏映照着绮丽的罗衣,虽然她怜爱郎君的情意深重,但终究嫌弃自己的家离得太近,她袖中藏着两条红鲤鱼,不知他几次归来是否还记得我,早知道潮水有信期,还不如嫁给弄潮儿。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邻家少女的形象,展现了她的青春美丽和内心的矛盾情感,少女虽然对郎君的情意有所感动,但因为她觉得自己的家离得太近,可能缺乏足够的浪漫和刺激,因此产生了犹豫和不满,最后两句则通过“潮水有信”和“弄潮儿”的比喻,表达了少女对未知世界和冒险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邻家少女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她的青春活力和对爱情的复杂态度,诗人通过“娉婷十五胜天仙”等形象的描绘,突出了少女的美丽和魅力,通过“虽怜郎意深,终嫌妾家近”等诗句,展现了少女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最后两句的比喻更是巧妙,既表达了少女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又暗示了她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无奈,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白居易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感悟有关,唐代社会风气开放,女性地位相对较高,但她们仍然受到许多束缚和限制,白居易通过这首诗,可能想要表达对女性内心世界的理解和同情,以及对她们在爱情和婚姻中面临的困境的关注,这首诗也反映了白居易对人生和爱情的深刻思考,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