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秀植登中禁,灵根记大方。
紫烟捧玉座,红日映金章。
雨露承天意,风云入帝乡。
他年应见赏,不负此芬芳。
作者及朝代:
此诗作者为唐代诗人李峤,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苏味道、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同合称初唐文章四友、文章八俊。
作者简介:
李峤少负才华,早年进士及第,历任太子舍人、中书舍人、郑王府长史等职,他学识渊博,文章写得很好,尤其擅长五言律诗,是唐代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作辞藻华丽,内容多为咏物之作,对后世有一定影响,他在政治上也有所建树,曾任宰相,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所贡献。
译文:
秀美的植物被栽种在皇宫禁地之中,它那神奇的根脉记录着大自然的奥秘,紫色的烟雾环绕着皇帝的宝座,红日映照着金色的官印,它承受着天意的雨露滋润,风云也似乎都汇聚到了帝王的故乡,将来它一定会得到人们的赞赏,不会辜负这美好的芬芳。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种被栽种在皇宫禁地中的秀美植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皇权的敬畏,诗中“秀植”指秀美的植物,“中禁”指皇宫禁地,“灵根”则暗喻植物的神奇根脉和大自然的奥秘。“紫烟捧玉座,红日映金章”等句也描绘了皇宫的庄严和皇权的尊贵。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皇权的敬畏和赞美,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一种普通的植物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它也具有了灵性,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将植物与皇权、天意等联系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神秘和庄重的色彩,诗人在用词上也十分讲究,如“紫烟”、“红日”、“金章”等词语都富有象征意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对皇宫禁地的观察和感受有关,作为一位曾在朝廷任职的官员,诗人有机会接触到皇宫禁地中的植物和景观,他通过对这些植物和景观的观察和感受,创作出了这首充满神秘和庄重的诗歌,诗人也可能希望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皇权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在唐代诗歌中并不算是非常著名的作品,但它仍然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皇权的敬畏之情,也可以了解到唐代诗歌的一些特点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