蠹蟫惊阁熏,啼狖忆岩光。上一句是什么?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蠹蟫惊阁熏,啼狖忆岩光”,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原文及作者朝代

蠹蟫惊阁熏,啼狖忆岩光。上一句是什么?

原文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愧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蠹蟫惊阁熏,啼狖忆岩光。

秋斋正萧散,烟水何苍茫。

作者及朝代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右庶子、苏州刺史等职,晚年闲居苏州诸佛寺,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隐逸之思见长,风格清新淡远,后人将他与王维、孟浩然并称为“王孟韦柳”。

作者简介

韦应物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深受陶渊明的影响,追求自然、淡泊、宁静的意境,他的生平经历丰富,早年仕途顺畅,但晚年仕途不顺,转而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他的诗歌作品数量不多,但质量上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兵卫森严,画戟林立;寝宫幽静,香气凝聚,海上吹来的风雨,带来了池阁中的凉爽,烦闷的疾病已近消散,嘉宾们又聚满了厅堂,我惭愧自己地位显赫,却未能看到百姓安康,我懂得把是非抛开,性情达观,不拘小节,现在正是禁食鲜肥之物的时节,幸好还有蔬果可以品尝,我俯下身子喝一杯美酒,仰起头来聆听各位的佳作,心情欢畅,身体轻盈,仿佛要凌风飞翔,吴中地区文化昌盛,文人学士浩如烟海,我才知道这大藩之地,岂止是财赋丰饶,书阁中的蠹虫被熏香惊扰,山岩上的猿猴因思念旧居而啼叫,秋天的书斋正显得萧索闲散,远处的烟水是多么苍茫。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郡斋中与诸文士燕集的情景,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宴会氛围,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百姓安康的关切。“蠹蟫惊阁熏,啼狖忆岩光”两句,通过蠹虫被熏香惊扰和猿猴因思念旧居而啼叫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旧居的怀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淡远的笔触,描绘了郡斋雨中的宁静与雅致,以及诗人与诸文士的欢聚场景,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蠹蟫惊阁熏,啼狖忆岩光”等句,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相结合,表达了对自然和旧居的深切怀念,诗人也通过“自愧居处崇,未睹斯民康”等句,表达了对百姓安康的关切和对自身地位的反思,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苏州刺史任上所作,当时,他因仕途不顺而心生厌倦,转而寄情山水,与诸文士燕集唱和,在一次郡斋雨中的宴会上,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能体会到他对百姓安康的关切和对自身地位的反思。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