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田园杂居·其四》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地惠覃行苇,人情乐树杨。
风来花自舞,云去水犹香。
野老闲相语,樵夫独自行。
何当弃官去,归隐此中乡。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译文:
大地之恩广及芦苇丛,人们喜爱在杨树旁欢聚,风吹过时花儿仿佛在跳舞,云彩飘去后水依然留有香气,乡野的老人悠闲地交谈着,樵夫独自走在山间的小路上,我何时能辞去官职,归隐到这美丽的田园之乡呢?
释义:
“地惠覃行苇”描绘了大地对芦苇的滋养之恩,象征着自然的慷慨与包容;“人情乐树杨”则表达了人们对杨树的喜爱,杨树在此成为了人们情感寄托的象征。“风来花自舞,云去水犹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田园风光的美丽与和谐。“野老闲相语,樵夫独自行”则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闲适,以及人们的自在与逍遥。“何当弃官去,归隐此中乡”则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
赏析:
这首诗以田园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田园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地惠覃行苇,人情乐树杨”两句,既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和谐,又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亲近与喜爱,而“风来花自舞,云去水犹香”两句,则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田园风光的美丽与和谐展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两句“何当弃官去,归隐此中乡”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由、向往自然的高洁情怀。
创作背景:
王维在仕途上虽然一度得到重用,但晚年仕途坎坷,加上他本身对佛教的信仰和对自然的热爱,使得他逐渐产生了归隐田园的想法,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高洁情怀的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王维那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