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鹤乌
唐·刘禹锡
庭鹤宜留侧,台乌莫近傍。
雪衣终皎洁,墨羽岂翱翔。
舞态随风转,鸣声逐月扬。
高情应独赏,雅致自难忘。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性和批判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庭院中的白鹤应当留在身旁,高台上的乌鸦不要靠近它。
白鹤的羽毛如雪般洁白无瑕,乌鸦的黑色羽毛怎能与之同飞?
白鹤随风起舞姿态优雅,鸣声清脆悠扬随月而扬。
高洁的情操应当独自欣赏,这份雅致让人难以忘怀。
释义
本诗通过对比白鹤与乌鸦的不同,表达了诗人对高洁、雅致之美的追求与赞美,白鹤象征着纯洁、高雅,而乌鸦则代表着黑暗、低俗,诗人通过描绘白鹤的洁白羽毛、优雅舞姿和清脆鸣声,表达了对高洁情操的向往和赞美;通过对比乌鸦,强调了低俗之物的不可取。
赏析
本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比白鹤与乌鸦,巧妙地传达了自己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白鹤的洁白、优雅与乌鸦的黑暗、低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突出,诗人通过描绘白鹤的舞姿和鸣声,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象征和对比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白鹤象征着高洁、雅致之美,而乌鸦则代表着低俗、黑暗之物,通过对比两者的不同,诗人表达了对高洁情操的赞美和对低俗之物的批判。
创作背景
刘禹锡在唐代中期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批判精神而著称,本诗可能创作于刘禹锡仕途不顺、身处逆境之时,面对社会的黑暗和世俗的低俗,诗人通过描绘白鹤的高洁与雅致,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低俗之物的批判,诗人也通过这首诗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表达了对高洁情操的向往和赞美。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本诗为虚构之作,但刘禹锡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在唐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诗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