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秋景
唐·刘沧
寒葭宁可倚,幽草固难藏。
秋色萧萧起,寒烟淡淡扬。
霜飞红叶瘦,露点白蘋苍。
独鹤归何处,空山响夜长。
作者简介
刘沧,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境内)人,大中八年(公元854年)进士,官华原尉,迁龙门令,工七律,风格与许浑、赵嘏相近,有集。《全唐诗》录其诗一卷。
译文
寒天的芦苇宁愿被倚靠,深藏的幽草本就难以隐藏,秋天的气息萧萧而起,寒烟淡淡地飘扬在空中,霜飞之时红叶变得消瘦,露珠点缀的白蘋更显苍老,孤独的鹤儿归向何方,空旷的山中回响着漫长的夜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象,通过“寒葭”、“幽草”、“秋色”、“寒烟”、“红叶”、“白蘋”、“独鹤”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凄清的氛围,首联“寒葭宁可倚,幽草固难藏”以寒天的芦苇和深藏的幽草起兴,暗示了秋天的到来和万物的变化,颔联和颈联进一步描绘了秋色的萧瑟和寒烟的淡淡,以及红叶因霜而瘦、白蘋因露而苍的景象,尾联则以孤独的鹤和空旷的山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秋天夜晚的深深感慨。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秋景时,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将秋天的萧瑟、凄清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自己对秋天的独特感受,诗中的“独鹤归何处”一句,也寓含了诗人对人生归宿的深深思考,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已难以详考,但从诗中描绘的秋景和诗人的情感来看,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某个深秋时节,面对萧瑟的自然景象,心生感慨而创作的,诗人通过对秋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同时也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孤独感,这种情感可能与诗人当时的处境或心境有关,但具体的历史背景已无从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