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天下士,人谓地行仙。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颂隐者

我非天下士,人谓地行仙。上一句是什么?

唐·李远

我非天下士,人谓地行仙。

服气餐芝术,乘云谒洞天。

幽居无俗客,深洞有清泉。

欲问求仙术,先须学种田。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远,字求古,一作承古,夔州云安(今重庆市云阳县)人,唐代诗人,大和五年(831)登进士第,曾任殿中侍御史、司门员外郎等职,后弃官归隐于庐山。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远是唐代中晚期的一位诗人,以五言律诗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及隐逸生活,表现出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高洁情怀,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虽不算显赫,但仍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其隐逸诗,更是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我并非世间的凡夫俗子,人们却称我为地上的神仙。

我服气修炼,餐食灵芝仙草,乘云驾雾去拜见洞天福地。

我隐居的地方没有俗世的客人打扰,山洞深处有清冽的泉水流淌。

若想问我求仙的秘诀,那首先要学会耕种田园。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隐逸生活,表达了他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与精神的自由与升华的情怀,诗人自称并非世俗之人,而是被世人视为地上的神仙,这既是对自己隐逸生活的自豪,也是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诗中提到的服气餐芝、乘云谒洞等,都是道家修炼成仙的典故,体现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向往和实践,而幽居无俗客、深洞有清泉,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隐居环境的清幽与宁静,诗人以“欲问求仙术,先须学种田”作结,既是对求仙之道的幽默调侃,也是对隐逸生活的深刻体悟。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美好画卷,诗人通过自我形象的塑造,展现了自己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洁情怀,诗中运用了大量的道家典故和意象,如服气餐芝、乘云谒洞等,既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也体现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实践,诗人还通过对隐居环境的描绘,进一步烘托了自己隐逸生活的清幽与宁静,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隐逸生活的赞美,也有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远个人的隐逸生活有关,李远在仕途上虽有所成就,但可能因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最终选择了弃官归隐,这首诗正是他在隐居生活中,对自己隐逸生活的真实写照和深刻体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以及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超脱,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精神自由与超脱世俗的普遍心态。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