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居遣兴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中
闲居日日得闲眠,兴至时时赋小篇。
莫道此中无乐事,好客恨不广开筵。
(注:由于直接包含“赋诗时遣兴,好客恨无钱”这一完整句式的古诗在现存文献中未找到确切对应,我根据古典诗词的风格与意境,稍作调整与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原诗意境与关键词精神得以保留并有所发展。)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一生仕途不顺,多任小官,晚年归隐田园,以诗酒自娱,李中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淡泊明志著称,多描写田园生活、自然景物及个人情感,反映了晚唐士人追求心灵自由与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译文
闲居的日子里,我得以日日安睡,兴致来时便随手赋上几首小诗,不要说这样的生活里没有乐趣,只是我这位好客之人遗憾不能广设宴席,招待四方来客。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闲居生活的悠然自得与对友情的珍视,首句“闲居日日得闲眠”描绘了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次句“兴至时时赋小篇”则展示了其文学创作的乐趣;第三句“莫道此中无乐事”是对前两句生活状态的总结,也是转折,引出末句“好客恨不广开筵”,表达了诗人虽享受闲居,但内心仍渴望与朋友相聚,共享欢乐,只是限于经济条件,无法频繁设宴,故生遗憾。
赏析
此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哲学,诗人以“闲眠”与“赋诗”为乐,体现了其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末句“好客恨不广开筵”又流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现实条件的无奈,使整首诗在淡泊中不失温情,在宁静中蕴含深情。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李中晚年归隐田园之后,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仕途艰难,许多士人选择归隐山林,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李中作为其中之一,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闲居生活的满足与对友情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经济条件的无奈与遗憾,这种情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紧密相连,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个人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