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尘驱驲骑,霜雪洒鞍鞯。的解释

诗词原文

从军行

风尘驱驲骑,霜雪洒鞍鞯。的解释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风尘驱驲骑,霜雪洒鞍鞯。

作者及朝代

杨炯,唐代诗人,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杨炯以诗文著称于世,其边塞诗气势轩昂,风格豪放,为后世所传颂。

作者简介

杨炯自幼聪颖好学,文采飞扬,早年曾任校书郎、崇文馆学士等职,后因直言敢谏,仕途坎坷,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抱负和忧国忧民之情,尤其在边塞诗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爱国情怀。

译文

烽火照耀着西京(长安),心中涌起不平之气。

手持牙璋辞别皇宫,铁骑包围了敌方龙城。

大雪使军旗变得黯淡无光,狂风夹杂着战鼓的声音。

在风尘中驱驰着驿马,鞍鞯上洒满了霜雪。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战士出征的壮丽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战士英勇无畏、保家卫国的崇高敬意,诗中“风尘驱驲骑,霜雪洒鞍鞯”两句,生动地刻画了战士们在恶劣环境中奋勇前行的形象,展现了他们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赏析

这首诗以边塞战争为背景,通过描绘战士们出征的壮丽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边疆战士的赞美和敬仰,诗中“烽火照西京”一句,以烽火为引子,迅速将读者带入紧张激烈的战争氛围中。“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两句,通过牙璋、凤阙、铁骑、龙城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战士们辞别皇宫、奔赴战场的情景,而“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两句,则以雪暗、风多为背景,进一步渲染了战场的艰苦和战士们的英勇无畏。“风尘驱驲骑,霜雪洒鞍鞯”两句,以风尘、霜雪为点缀,将战士们在恶劣环境中奋勇前行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使全诗达到了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边疆战事频发的时期,当时,唐朝边疆地区经常受到外族的侵扰和掠夺,边疆战士们为了保卫家园和国家的安全,英勇无畏地奔赴战场,杨炯作为一位有着深厚爱国情怀的诗人,深感边疆战士们的艰辛和伟大,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来赞美和敬仰他们,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杨炯对边疆战士的深厚感情和对国家安全的深切关注。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