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归隐
宋·释绍嵩
触处为家底是归,浮生南北未忘机。
云开日色千峰秀,风定波心万顷微。
野老村居无俗客,渔翁钓晚有斜晖。
此中真意谁能解,独倚危栏看落晖。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时期,以诗文名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林隐逸生活和表达超脱世俗的情感,其作品多反映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脱态度,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无论走到哪里都像是回到了家,这漂泊不定的生活中我始终未忘初心,云开日出,千峰秀丽,风平浪静,万顷水面微波粼粼,村野中的老人居住在这里没有俗客打扰,渔翁在傍晚时分悠然垂钓,夕阳斜照,这其中的真正含义谁能理解呢?我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静静地看着夕阳落下。
释义
“触处为家底是归”表达了诗人随遇而安、四海为家的豁达情怀;“浮生南北未忘机”则揭示了诗人虽历经漂泊,但内心始终保持着纯真与超脱,未被世俗所染。“云开日色千峰秀,风定波心万顷微”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宁静与美好;“野老村居无俗客,渔翁钓晚有斜晖”则进一步渲染了隐逸生活的闲适与自在,最后两句“此中真意谁能解,独倚危栏看落晖”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深刻感悟和无人理解的孤独。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触处为家”的豁达情怀和“未忘机”的纯真之心,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如“云开日色”、“风定波心”等,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美好的氛围,进一步烘托了隐逸生活的闲适与自在,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深刻感悟的孤独与无奈,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释绍嵩游历四方、体验生活的过程中,作为一位僧人,释绍嵩对世俗生活有着深刻的洞察和超脱的态度,在游历过程中,他感受到了自然美景的宁静与美好,也体会到了隐逸生活的闲适与自在,这些感受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隐逸生活和表达超脱世俗情感的诗篇,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追求内心宁静、超脱世俗的普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