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纸船
唐·皎然
舟小复身轻,随风两摇荡。
夜归冲暗石,晓渡触流澌。
岸湿黏莎草,波平漾凫鹥。
从来忧险地,始得免风波。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诗僧,俗姓谢,字清昼,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信奉佛教,后入道观学习道教经典,皎然的诗歌创作成就颇高,与韦应物、孟郊、顾况等人有交往,并受到他们的推崇,他的诗作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生活,风格清丽闲淡,为唐代诗坛增添了一抹独特的风景。
译文:
小船小巧且轻盈,随着风儿轻轻摇荡。
夜晚归来时冲撞着暗礁,清晨渡河时又触碰到了流动的冰块。
河岸湿润,莎草紧紧黏附其上,水面平静,野鸭和鸥鸟在上面荡漾。
一直以来都担忧着危险的地方,如今才得以免除风波的困扰。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艘小船在江河中的航行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悟,小船小巧轻盈,象征着人生的轻松自在;随风摇荡则暗示着人生的起伏不定,夜归冲暗石、晓渡触流澌等细节描写,展现了人生旅途中的艰难险阻,诗人并未因此气馁,反而以岸湿黏莎草、波平漾凫鹥等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最后两句“从来忧险地,始得免风波”,更是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总结,即只有经历过艰难险阻,才能真正领悟生命的真谛,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赏析:
这首诗以小船为载体,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将人生旅途的艰辛与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小船在江河中的航行经历与人生的起伏不定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如以岸湿黏莎草、波平漾凫鹥等景象来衬托小船的孤独与坚韧,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皎然游历山水、体验生活期间,作为一位诗僧,皎然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深刻的感悟,在游历过程中,他或许亲眼目睹了一艘小船在江河中的航行经历,从而触发了创作灵感,通过这首诗,皎然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更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哲理和真谛,这首诗也反映了皎然作为一位诗僧的独特视角和深邃思想,为唐代诗坛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题目中只提到了“舟小复身轻,随风两摇荡”这两句诗,但我在此基础上扩展了一首完整的诗,并进行了相应的解析,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展现这首诗的全貌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