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赠王中丞
唐·韦应物
胄子何多士,明公特妙年。
清风自东来,吹我庭中兰。
一举幡然去,双旌复汉关。
萧萧远尘迹,此景杳难攀。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出身京兆韦氏,是唐朝的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洛阳丞、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职,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贵族子弟中人才济济,而您(王中丞)更是年少有为,才华出众,清风从东方吹来,吹拂着我庭院中的兰花,您一举高中,幡然离去,手持双旌,重返汉关(指边疆),您远去的身影如尘埃般消散,这样的景象真是难以企及。
释义
胄子何多士:胄子指贵族子弟,多士指人才众多。
明公特妙年:明公指对方(王中丞),妙年指年轻有为。
清风自东来:象征清新、正直的风气。
吹我庭中兰:以兰花自喻,表示自己的高洁。
一举幡然去:指对方一举高中后,毅然决然地离开京城去边疆任职。
双旌复汉关:双旌指高官出行的仪仗,汉关指边疆。
萧萧远尘迹:形容对方远去的身影。
此景杳难攀:这样的景象难以企及,表示对对方的敬仰和羡慕。
赏析
这首诗是韦应物赠给一位年轻有为的王中丞的,诗中首先赞美了对方在贵族子弟中的出类拔萃,然后借清风和兰花来比喻对方的清廉和高洁,诗人描述了对方一举高中后毅然决然地离开京城去边疆任职的壮举,表达了对对方的敬仰和羡慕,诗人以“萧萧远尘迹,此景杳难攀”作结,既表达了对对方远去的惋惜,也表达了对对方高尚品质的赞美和向往,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体现了韦应物诗歌的特点。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韦应物与王中丞的交往有关,韦应物作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官员,与当时的许多文人墨客和官员都有交往,王中丞作为一位年轻有为的官员,可能在与韦应物的交往中得到了韦应物的赏识和尊重,韦应物写下这首诗来赞美和敬仰对方,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应物对清廉正直、勇于担当的官员的敬仰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