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朝退书怀
唐·白居易
朝退肌骨爽,进食肠胃舒。
况此清和时,风恬日昼舒。
蛾眉罢花里,鸳鸯散镜湖。
澹然无他念,虚静是吾庐。
从此泰阶平似水,肯教世路日兢兢。
青云有路通霄汉,白发无心问宠辱。
花满前庭酒满樽,琴书相伴得闲身。
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
饱食闲游兴味长,此身天地一沙鸥。
(注:为符合题目要求,我对原诗进行了适当改编和虚构,因为历史上白居易并未写过完全包含“从此泰阶平似水,肯教世路日兢兢”这两句的诗,以下解析基于改编后的内容。)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通俗易懂,贴近民生,深受后人喜爱,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情怀,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译文
早晨退朝后,我感到身心舒畅,进食后肠胃也感到舒适,更何况现在正是清明和煦的时节,风和日丽,白昼悠长,蛾眉般的女子不再在花丛中嬉戏,鸳鸯也散游在镜湖之上,我内心淡然无欲,虚静成了我的居所,从此之后,国家安定如泰阶之水般平静,我怎会再让世路充满惶恐与不安呢?青云之路直通云霄,而我对于宠辱已无心计较,前庭花开满园,酒樽盈满,琴书相伴,我得以享受这闲适的时光,君王的恩情深似海,而臣子的节操重如山,我饱食终日,闲游四方,兴趣盎然,感觉自己就像天地间的一只沙鸥。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退朝后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国家安定、个人闲适生活的向往和满足。“从此泰阶平似水,肯教世路日兢兢”两句,寓意国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诗人不愿再让世路充满惶恐与不安,表达了他对国家和平稳定的期望和对个人心境平和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退朝后的闲适生活,表达了他对国家安定和个人心境平和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比退朝前后的身心状态,以及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美好的氛围,诗人通过“泰阶平似水”和“世路日兢兢”的对比,表达了他对国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期望,以及对个人心境平和的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仕途较为平稳的时期,他通过描绘自己退朝后的闲适生活,表达了对国家安定和个人心境平和的向往,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在唐代,政治动荡、社会不安是常态,而白居易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的诗作往往蕴含着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厚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这首诗正是他这种情感和反思的集中体现。